人妻人人揉人人躁人人A片,张柏芝用嘴给陈冠希高潮,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成人午夜特黄aaaaa片男男

今日報丨政策性銀行驅動信貸擴張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經歷9月份的信貸“脈沖”后,四季度信貸是否具有可持續性頗受市場關注。在各種貨幣工具加大對政策性銀行信貸投放的引導和帶動下,2022年全年信貸目標的完成基本無虞,四季度信貸具有可持續性,社融增速或走高并保持穩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刊特約作者?楊千/文

一直以來,中國開發性、政策性銀行的經營目標,是在“保本微利”的基礎上重點支持商業性金融機構不能或不愿涉足的領域,追求長期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2022年前三季度,政策性銀行在穩定信貸總量、優化信貸結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監管通過一系列政策組合工具,促進了政策性銀行信貸投放“脈沖式”增長。進入四季度,政策性銀行在信貸投放方面,仍將大有可為。

政策工具驅動信貸擴張

2008年以來,政策性銀行共經歷了四輪信貸擴張期,即2008年、2011年、2015年以及2020年,這些階段都處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信貸社融面臨收縮、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時期,需要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揮更大作用。數據顯示,上述4年,政策性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分別為0.92萬億元、1.38萬億元、2.1萬億元、1.96萬億元,占全部貸款的比重分別為18.8%、18.5%、17.9%以及10%,均處于階段性峰值水平。

2022年以來,信貸供需矛盾突出,市場化需求低迷,開發性、政策性銀行再度被委以重任,引導其持續加大信貸投放。相關政策包括:

6月1日,國常會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增加金融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1年年末,國開行、農發行和進出口銀行人民幣貸款余額分別較年初增加6500億元、5500億元、4500億元,合計達到1.65萬億元。據報道,8000億元新增額度在三家銀行間的分配分別為4000億元、3000億元和1000億元。

6月29日,國常會提出,通過發行金融債等籌資3000億元,用于補充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重大項目資本金或為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8月27日,農發行和國開行先后宣布完成全部900億元和2100億元資金投放。

8月24日,國常會指出,在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項目的基礎上,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額度。截至10月12日,根據報道,第二批已完成3743億元基金投放。

截至8月末,央行指導國開行、農發行在現有貸款額度中集中安排2000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央行三季度貨幣政策例會也指出,推動“保交樓”專項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視需要適當加大力度,預估首批保交樓專項借款已全部撥付。

根據人民銀行的公告,2022年9月,國開行、進出口行、農發行凈新增抵押補充貸款(PSL)1082億元。

在以上政策安排的助力下,2022年,政策性銀行信貸投放節奏明顯加快。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三家政策性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合計1.51萬億元,略低于2021年全年的1.65萬億元;另據農發行披露,前三個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9891億元,較2021年全年多增超過4000億元。

基于此,光大證券預計,前三個季度政策性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2.3萬億元以上,同比多增7000億-8000億元,基本已提前一個季度投放完畢多增的信貸額度。四季度,考慮到2021年政策性銀行信貸基數相對較低,2022年,在一攬子組合工具的支持下,料政策性銀行四季度信貸投放仍將維持較高強度,全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將明顯突破2.5萬億元,這可能會形成對四季度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增長的顯著拉動,占對公中長期貸款比重約為25%左右,較2021年提升10個百分點。

四季度信貸增長可持續

在上述各種政策性貨幣工具引導政策性銀行加大信貸投放的引導和帶動下,2022年全年信貸目標的完成基本無虞,四季度信貸具有可持續性,社融增速或走高并保持穩定。

經歷9月份的信貸“脈沖”后,市場對四季度信貸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比較關注。根據光大證券的分析,當前信貸政策的發力點主要在于基建、制造業和房地產三個領域。

首先,基建領域信貸發力已基本形成共識,主要依靠6000億元以上開發性金融工具形成的配套融資。開發性金融工具作為項目資本金的比重不超過50%,若按照專項債發行作為項目資本金的比例約10%-20%的要求,開發性金融工具理論上能夠撬動10倍杠桿,即6萬億元信貸。

不過,考慮到季節性因素,項目開工建設力度會有所滯后,而信貸資金需根據項目進度進行投放,假定2022年四季度能夠落地20%-30%左右,即形成1.5萬億元基建領域中長期貸款的增量貢獻,這部分主要由政策性銀行和大型銀行提供配套融資。

其次,制造業貸款維持較高景氣度,預計四季度新增1萬億元以上。2022年以來,制造業貸款余額增速基本維持在20%以上,在所有對公領域里處于領先地位,且明顯高于各項貸款11%左右的增速。9月末,監管要求21家全國性銀行2022年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原則上不低于30%,在1-7月份新增1.7萬億元的基礎上,8-12月新增1萬億-1.5萬億元制造業中長期貸款。

根據目前項目的報送力度和投放節奏可以大致進行預估:2022年全年制造業貸款新增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以上,余額增速進一步提升至22%,同比多增超過2萬億元;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有望新增達到3.2萬億元,增速或達到35%左右,增量占超過60%;四季度單季,制造業貸款新增1萬億元以上,同比多增超過6000億元。

第三,房地產信貸將明顯改善。對于房地產政策,在2000億元保交房專項借款加速落地的基礎上,監管要求國有大行四季度每家新增涉房類融資維持在1000億元以上,并在9月末先后放寬部分城市首套房利率下限、下調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以及換購住房的居民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予以退稅優惠等。

從投放進度看,2000億元專項借款預計在10月份全部落實到位,且國有大行需在四季度投放約5000億-6000億元的涉房類融資,較二、三季度顯著改善,與2021年同期全部金融機構7700億元的增量基本相當。

綜上分析,2022年四季度,基建+制造業+房地產貸款有望合計增加3萬億元,對公短貸+消費貸+信用卡+票據+非銀貸款2022年三季度合計新增2萬億元,而2021年四季度新增約0.88萬億元。考慮到以下三個因素:1.部分銀行仍將通過對公短貸沖量,滿足狹義信貸考核要求;2.通過消費貸早償按揭貸款的情況依然較為普遍;3.表內外票據均受控增長;四季度保守估計,上述貸款至少有1萬億元的新增規模。

因此,四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有望維持在4萬億元,同比多增7000億元;2022年全年新增貸款22萬億元左右,比2021年多增約2萬億元。

對于社融增長,2021年四季度,政府債券合計凈融資2.6萬億元,具有高基數效應,2022年10月份仍有5000億元專項債發行,若不考慮提前發行2023年專項債,預計政府債券對社融數據會形成一定程度的拖累。

據此判斷,四季度新增社融規模6.9萬億元,同比多增3000億元以上,10月份社融增速約10.8%左右,為全年峰值,11-12月份會回落0.2個百分點左右,2022年全年新增社融約34.6萬億元,增速維持在10.6%左右。

9月23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關于修改部分行政許可規章的決定》,優化銀行發行債券審批的范圍和機制。修改之后的決定自2022年10月8日起施行。10月21日,平安銀行成功發行200億元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3年期,利率為2.45%),蘇州銀行成功發行38億元小微企業貸款專項金融債券(3年期,利率為2.54%)。

縮短審批流程。在此次行政新規修訂之前,銀行金融債發放審批至少需要4個月,同時通過銀監會與央行雙重審批后,才能獲得金融債發放許可。銀監會取消審批后,銀行只需將申報材料交至當地中心支行,于20日內進行預審理,預審理后報送至央行總行,央行于20日內予批復,銀行獲得許可便可推進后續發行工作。待募集發行后,銀行需在10日內向銀監會或所在地省級派出機構報告。修訂之后的審批流程有所縮短,發債審批機制獲得進一步優化。

截至2022年10月21日,已有13家銀行發行15只金融債(普通債),共計1281億元,9月份共計發行1702億元;其中,小微、綠色貸款專項債發行加速明顯。截至10月21日,10月發行的小微專項債總額為330億元,明顯高于9月全月總額50.1億元;綠色貸款專項債券總額為229億元,也較9月的140億元大幅增長。由此可見,進入10月以來,小微和綠色貸款專項債券發行節奏明顯加速。

此外,隨著金融債發行利率的持續下行,銀行負債端成本逐漸下降。6月份以來,銀行金融債發行票面利率不斷降低,10月份已降至2.51%,對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大有裨益。

政策工具杠桿撬動效應

三季度信貸投放維持較高強度,銀行業景氣度回升。10月16日,五大行集體披露三季度信貸投放情況,合計新增一般貸款2.3萬億元,占全行業的53%,凸顯信貸“頭雁”作用;從行業投向來看,制造業、基建、綠色、普惠等領域投放強度顯著提升。

政策性開放性金融工具在完成6000億元投放基礎上再加量;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加速落地,重點支持衛生健康、教育等領域,最終投放超2000億元概率較大,不排除超預期可能,四季度信貸投放具有較強的支撐。

值得關注的還有央行重啟PSL投放,凸顯政策性銀行持續發力。10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2022年9月抵押補充貸款(PSL)開展情況: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凈新增抵押補充貸款1082億元,PSL余額自2020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月度正增長。

2014年,人民銀行創設抵押補充貸款(PSL),發放對象為三大政策性銀行,主要服務于棚戶區改造、地下管廊建設、重大水利工程、“走出去”等重點領域。PSL屬于階段性結構性貨幣工具,對屬于支持領域的貸款,按貸款本金的100%予以資金支持,屬于人民銀行直接投放基礎貨幣的方式之一。PSL在2015年6月到2019年11月間規模逐漸攀升,由8035億元擴張至35979億元,平均單月新增值達547億元,而后表現為凈償還,規模逐漸下降至2022年8月末的25399億元。

此次PSL重啟是央行再次調動貨幣工具箱,通過政策性金融工具定向擴大重點領域信貸需求的再次出手。回顧PSL面世以來的投放范圍,PSL在2014年年初創設時面向國開行,“為開發性金融支持棚改提供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來源”,而后擴大使用范圍,支持三家政策性銀行為棚改、公路和水利建設、裝備制造業等貸款項目,服務于棚戶區改造、地下管廊建設、重大水利工程、“走出去”等重點領域,與本輪穩經濟政策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設備更新改造等用途相契合,該工具此時重出江湖正當其時。

政策性銀行作為本輪穩經濟的主力之一,6月以來頻頻發力,加大對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從6月初國常會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到8月通過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保交樓”,再到9月末2000億元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不斷通過低成本資金向穩經濟重點領域提供流動性。

此時面向政策性銀行的PSL的重啟,也為國家通過政策性銀行向實體經濟釋放更多利好提供了想象空間,基建、地產等重點領域有望通過央行對政策性銀行的PSL等工具使用獲得更多資本金等資金支持,杠桿效應下撬動更多信貸需求。

我們從上市銀行三季報前瞻或可窺一斑:擴表動能仍強、息差壓力趨緩、盈利增速可期。具體來看,根據成都銀行、常熟銀行發布的三季度業績快報,盈利增速分別為31.6%、25.2%。而且,自10月23日起,上市銀行將密集發布三季報,初步預判如下:1.信貸投放維持較高強度支撐上市銀行維持較大擴表強度;2.三季度上市銀行息差壓力季環比收窄,四季度或有望走平;3.資產質量整體保持穩健;4.三季度營收增速或較二季度下降1-2個百分點左右,但部分優質區域銀行仍有望維持20%以上的高盈利增速。

僅從信貸投放維持高強度來看,三季度銀行業景氣度有所回升。10月9日,人民銀行發布三季度企業家、銀行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居民收入與就業、企業與銀行經營景氣度、貸款總需求等多個指標季環比走強;其中,貸款總體需求指數較二季度末提升2.4個百分點至59%,制造業、基礎設施貸款需求指數分別較二季度末提升1個百分點、2.9個百分點至60.6%、61.3%。

9月金融數據顯示,三季度新增一般性貸款4.3萬億元,同比多增0.43萬億元;三季度末各項貸款增速為11.2%,與二季度末持平。在貸款增量結構中,中長期貸款占比74%,較二季度大幅提升21.3個百分點;其中,居民中長期貸、對中長期貸占比分別為17.6%、56.4%,較二季度分別提升8.3個百分點、13.1個百分點。

隨著“8·22”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的召開、一攬子“穩增長”政策的持續推進,8月、9月信貸投放均實現同比多增;另一方面,在對公貸款延續高景氣的同時,居民端融資形勢亦呈現邊際改善。整體來看,三季度信貸投放呈現總量高增、結構改善的特點,與三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結果相互印證。

大型銀行繼續發揮信貸投放“頭雁”的作用,制造業、基建、綠色、普惠等重點領域投放強度顯著提升。10月17日,五大行集體披露部分三季度信貸投放情況,合計新增一般貸款2.3萬億元,占三季度新增一般貸款規模的53%,凸顯信貸“頭雁”作用。從行業投向上看,制造業、綠色、普惠等領域信貸投放較多,這些銀行對制造業、綠色、普惠領域信貸較年初平均增幅(僅考慮披露數據的銀行)分別為29.3%、31.8%、31.7%,遠高于人民幣貸款11%左右的增幅。

建行獨家披露了基建領域的信貸投放情況,三季度單季基建貸款增量占比37%,高出一季度至三季度占比近9個百分點。考慮到6月份以來,國常會多次部署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政策持續加碼;1-8月,金融機構新增基礎設施建設貸款2.95萬億元,其中,政策性開發性銀行和大型銀行基礎設施建設貸款新增2.32萬億元。基于此判斷,建行三季度基建貸款高增具有代表性,其他大型銀行基建投放亦會維持較大強度。

此外,穩經濟大盤四季度工作推進會強調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并提前下達2023年專項債部分限額。截至9月末,兩批(6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均已投放完畢,5000億元專項債結存將集中在10月份發行。在開發性政策性支持工具、專項再貸款等政策的支持下,基建、制造業等領域信用擴張確定性較強。

銀行擴表維持較大強度

2022年以來,私營部門投融資需求偏弱,“穩增長”更多依賴于政府或準政府投資,國常會多次部署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支持力度,包括但不限于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額度;在前期已推出的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礎上,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額度,并可根據實際需要擴容等。

從落地情況來看,6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于三季度集中投放完畢,由于相應配套融資具有利率低、期限長等特征,主要由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大行承接。結合各政策性銀行最新披露數據看,隨著10月11日-12日,農發基礎設施基金、進銀基礎設施基金分別完成559億元、184億元投放,第二批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已累計投放3743億元,撬動萬元億級別配套投資無虞。后續看,隨著基建投資強度進一步增強,10月份信貸投放延續同比多增概率較大。在政策性開放性金融工具投放超6700億元的前提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四季度大概率會再加量,且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正在加速落地。

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加速落地,重點支持衛生健康、教育等領域,人民銀行9月28日設立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額度為2000億元以上;對于金融機構9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清單內項目發放的合格貸款,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等額提供資金支持,重點支持教育、衛生健康、文旅體育、實訓基地、充電樁、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新型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轉型、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等10個領域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

各省基本已落地首單更新改造專項貸款,主要投向衛生健康、教育等領域。再貸款設立后,相關金融機構加班審批中長期項目,推動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盡快落地。結合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公告看,目前全國各省已基本落地首單更新改造專項貸款,貸款投向主要以衛生健康、教育為主,其中衛生健康占比相對更高。

在“穩信貸”的政策訴求下,當前各省項目簽約節奏較快,10月底前2000億元貸款額度有望實現全面簽約;同時,支持范圍預計將逐漸涵蓋除衛生健康、教育以外的其他指定領域。結合人民銀行對專項再貸款規模表述為“2000億元以上”來看,最終投放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概率較大,不排除超預期可能,這必將對四季度信貸投放形成有力的支撐。

從上市銀行已經披露的三季報情況來看,盡管營收增速小幅放緩,但盈利均維持高增,主要表現為擴表動能仍強、息差壓力趨緩、盈利增速可期。成都銀行、常熟銀行營收增速分別為16.1%、18.6%,季環比分別下降0.9個百分點、0.2個百分點;盈利增速分別為31.6%、25.2%,季環比分別提升0.1個百分點、5.3個百分點。

在宏觀政策的驅動下,銀行擴表仍維持較大強度。三季度,成都銀行、常熟銀行總資產增速分別為21.6%、17.7%,季環比分別變動0.2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不過,雖然擴表強度較大,但資產質量仍獲進一步改善。成都銀行、常熟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81%、0.78%,季環比均下降2BP,兩家銀行當前不良水平均處于歷史低位。

10月23日起至月底,上市銀行將密集發布三季報,三季度營收增速降幅或在1-2個百分點。在擴表方面,“8·22”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召開后,穩信貸力度加大,三季度信貸投放總量穩定,信貸結構隨中長期貸款占比提升有所優化。在定價方面,供需矛盾疊加8月份LPR報價下調影響,三季度新發放貸款定價進一步下行,但隨著宏觀經濟觸底反彈,降幅料有所收窄。三季度銀行負債成本有效管控,有助于緩釋NIM收窄壓力,測算息差三季度收窄1BP左右,四季度有望走平。在資產質量方面,信用擴張推動風險緩釋,預計三季度不良率及信用成本大體持穩。整體看,凈利息收入具有較好支撐,非息收入或受上年同期高基數拖累,上市銀行三季度營收增速季環比下降1-2個百分點。

從盈利表現來看,考慮到上市銀行整體存量包袱較輕、撥備有較大的緩釋空間,同時部分銀行具有較強的資本補充意愿,上市銀行三季度盈利增速具備有力支撐;對于優質區域城商行、農商行而言,業績確定性相對更強。

基于當前的信貸投放形勢來看,銀行股下一階段的表現應該建立在持續“穩增長”的基礎之上,為了保證2022年經濟增長位于合理區間,需要房地產市場逐步修復和基建投資增加強度。四季度以來,政府投資進一步發力、房地產金融漸次加碼,以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為代表的政策工具持續推動重點領域信貸投放加速發力,“基建+地產”共振或催生四季度銀行板塊行情。

標簽: 國家開發銀行 新增人民幣貸款 政策性銀行

推薦

財富更多》

動態更多》

熱點